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经济学名家讲坛第15讲《预期管理理论》开讲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07 浏览次数:

讲座回顾

2022927日(周二)下午1500-1730,经济与金融学院邀请李拉亚教授,顺利举办了有关“预期管理理论”相关内容的讲座。李拉亚讲授内容深入浅出,贴合实际,为学术界前沿方向,极具生命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研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李拉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孙冶方奖(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获得者。早在上个世纪,李拉亚教授就着手于预期管理理论的开创与研究,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时代问题,面对当时无法被解释的“反经济理论现象”,李拉亚教授勇于、善于创新、突破,为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本次讲座主要面向我院研究生,讲座的主题是:预期管理理论。

 

1 李拉亚教授简介


讲座内容

讲座开始,李拉亚教授首先引入了预期的概念,解答了1988年和1990年附近中国存在的“反经济理论现象“ 的反常现象,即当时学术界认知下的需求定理失效的原因。由于预期的存在,人们并不只是以当期时刻状态所对应函数的结果作为单一决策依据,跟预期也息息相关,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存在着某些“价格越高,需求越高”的怪异现象。由此,李拉亚教授指出,经济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并不是单一机器系统。

2 观众认真听讲画面

李教授讲授了预期管理的过去与现在,指出传统的预期管理是理性预期理论和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理性预期以及粘性预期,它们都阐述了信息是不完备的,也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这两个点是传统预期管理和现代预期管理的共同理论基础。

有三种理论推动传统预期管理向现代预期管理过渡,分别是:时间不一致性和货币时间不一致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央行政策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与此同时,理性预期理论发展迅猛,为预期管理理论的发展影响可观。

3 时间不一致性与货币不一致性的解释

4 央行在预期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随后,李教授指出Woodford1998年提出预期管理一词,它表明,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管理和协调预期。相对于央行的直接工具变量控制,如控制隔夜利率,央行转递信息更为重要。

5 Woodford对央行的要求

接下来,李教授讲述了中国的预期管理理论与粘性预期理论。其实李拉亚教授早在1991年提出预期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提出了粘性预期理论体系,围绕着稳定预期系统提出了预期管理的内容,并给出了稳定预期的方法,为防范金融恐慌中人民预期突变所可能引起的各种危机作出了贡献。

6 中国预期管理理论问世过程

7 中国预期管理的一些思想

8 粘性预期理论

本次讲座,李拉亚教授用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预期与我们的经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切实分析与应用,拓宽了同学们的眼界,促进培养了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非常感谢李拉亚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李教授讲课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使我们受益良多,期待下一次与李教授的相会!


| 打印 | 关闭 |
相关链接
华大首页       华大60周年校庆网       华大图书馆       中国互联网中心       深度电商网       CEIC全球经济数据库       RESSET宏观数据库       电商学习论坛       华大教务处       学生管理系统       RESSET高频数据库       海丝文化电商虚拟仿真系统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地址:福建泉州华侨大学经管楼5楼
邮编:362021 电话:0595-2269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