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辽宁大学刘俊奇教授做客院商道论坛第96、97讲

作者:经玮 陈伟强 发布时间:2018-06-19 浏览次数:

2018615日上午八点三十时,经济与金融学院商道论坛第96在经管506楼多媒体会议室开讲,辽宁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俊奇应邀担任主讲嘉宾,为学院部分老师、博士生以及研究生做了题为中国国家金融安全网之构建研究的专题讲座。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赵林海副教授首先为在座师生介绍了刘俊奇教授的研究方向与英文教学特色,为刘教授的讲授做了简要铺垫。随后刘教授开始切入正题,先是介绍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等名词的基本含义,并且紧密联系时事热点,用俄罗斯,朝鲜与美国近期采取的政治经济手段作为实例,讲述了国家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人文经济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采取的策略不同,构建金融安全网的防线也有所区别。其次,刘教授阐明了我国金融安全网共有八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金融内部控制系统,以烟台银行支行行长携款私逃的案例说明了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制度在完善过后更需要落到实处,做到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第二道防线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也就是分级风控。第三道防线是金融行业协会,是属于外部控制中缺乏强制力的辅助性监督机构。第四道防线是公众机构,在当中公众媒体起到了主要监督作用。第五道防线是金融监管,互联网时代下当前中国金融的结构性风险就是分业混业监管的协调与配合,尤其是在银监会保监会合并之后更要采取审慎监管的策略。第六道防线是存款保险制度。第七道防线是国际机构之间的合作。第八道防线是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最后,刘俊奇教授总结了金融安全网的健全作用对于放开利率市场化具有关键意义。

在讲座结束后,刘俊奇教授与在座师生展开了活泼有趣的互动,结合本人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访问学习经历,讲述了美国与中国人文经济背景的差异,与参会老师进行教育模式及方法的探讨。刘教授的讲授风格包容开放,穿插多个历史事件案例,参与此次讲座的师生均受益良多。

下午三点,刘俊奇教授继续商道论坛第97讲,演讲题目为“实践教学法——缩短从校门到行门的捷径”

本期讲座由苏梽芳副院长主持,为在座师生介绍了刘俊奇教授的研究方向与英文教学特色。随后刘教授回顾辽宁大学历史并做了国际金融学科简介:辽宁大学的金融学科始建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改革开放之初(1980),是当时国内最早建立的少数几个国际金融专业的高校之一,也是在八九十年代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大学术影响与发言权,并较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少数几个单位之一,辽宁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是自我国学位制度恢复以来国内第三个获得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这是辽宁大学金融学科建设发展的历史性新阶段。

刘俊奇教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国际结算课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法。他指出目前学科教学中存在几个问题:1、重科研、轻教学;2、教学计划设置、教学体系安排尚未做到应人而异;3、教师团队可能存在缺勤、授课内容缺乏深度、对学生评价标准不一等问题;4、教学体系的恶性循环。刘俊奇教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突出特点、两头在外、突出实践,形成日常教学方法习惯”的方针,教师应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相应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同时还应当与社会接轨,主动了解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做到英语授课,以案例教学为主,并最终形成日常教学方法习惯,积极备课与学生交流。

最后刘俊奇教授总结并提出了一下教学建议:1、当大学教授难、当合格的大学教授更难,要有职业操守,做好本职工作;2、完善自我,自我完善;3、竭力投入日常教学,注重自身能力、修养的提高;4、突出特点,发掘教师优势学科知识。5、把握机会;6、重视团队精神、团队合作。

互动环节中,刘俊奇教授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如何选择国际金融授课教材”,“如何获取外部实践资料,做到实践教学”等问题做出详细解答,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理念。

 

 

| 打印 | 关闭 |
相关链接
华大首页       华大60周年校庆网       华大图书馆       中国互联网中心       深度电商网       CEIC全球经济数据库       RESSET宏观数据库       电商学习论坛       华大教务处       学生管理系统       RESSET高频数据库       海丝文化电商虚拟仿真系统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地址:福建泉州华侨大学经管楼5楼
邮编:362021 电话:0595-2269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