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工作坊第2期

作者:李 放 发布时间:2017-04-07 浏览次数:

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工作坊第2期

 

4月6日上午9:30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工作坊第2期在经管12楼多媒体会议室举行,此次报告的主讲人是傅联英副教授,点评专家是来自台湾中兴大学财务金融系的陈美源教授。学术报告的主题是“信用卡消费者为何过得都不怎么幸福?”,经济与金融学院的教师以及部分博士生、研究生一同参加。

报告开始前,主持报告的傅联英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报告的基本情况,我们了解到此次报告属于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百名优秀学者培养计划学术报告,由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人事处主办,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系承办。随后,报告正式开始。

傅老师的报告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提出,由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故事及其后话,引出信用卡消费是“阿拉丁神灯”还是“潘多拉魔盒”问题的思考;信用卡消费对持卡人经济生活的影响绝非中性,信用卡支付究竟是福音还是诅咒?其作用机理如何?;欲评价信用卡消费的民生意义,一项科学且可行的思路是考察信用卡消费对持卡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机理分析与文献回顾”:首先,傅老师谈到苏格拉底的幸福秘诀是“幸福不在于寻求更多而在于清心寡欲”,即“节欲主义”,是主观幸福感“一元”决定论。接着,傅老师又谈到萨缪尔森(Samuelson)的幸福公式: ,是主观幸福感“二元”决定论。最后,由上述两点理论的介绍得出:信用卡支付影响持卡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渠道有两项:消费实现机制(并联机制)和欲望膨胀机制(串联机制)。

第三部分是福利效应评价和机制识别,傅老师先分别介绍了数据的来源与处理说明、初步分析、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得出了结果方程和选择方程,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尽量排除了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自选择效应和内生性问题。接着,对采用工具变量两步法分别回归的两个方程和采用混合过程方法回归的两个方程进行比较,得出福利效应评价,同时,通过边际效应的结构分析,推出信用卡消费会使持卡人的不幸福感上升,幸福感下降。最后,通过机制识别,得出对使用信用卡支付的受访者而言,信用卡支付经由消费实现渠道和欲望膨胀渠道构成的串联机制导致主观幸福感显著降低了0.0332个单位。

第四部分是“进一步讨论”,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基于条件混合过程的因果效应分析表明,整体而言,信用卡支付显著降低了持卡人的主观幸福感;结构性看,信用卡支付加剧了负面的主观幸福评价(不幸福和非常不幸福),削弱了正面的主观幸福评价(幸福和非常幸福)。在引入更多控制变量,考虑样本选择偏误问题后,信用卡对主观幸福感的侵蚀效应依然稳健,但会因持卡人使用动机、家中地位、户籍、地区差异而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傅老师的报告结束后,陈美源教授对报告的内容进行了点评,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老师和同学们也就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与傅老师进行了讨论与互动,傅先生都一一耐心解答。傅老师的讲座十分精彩,让我们感受到了傅老师学术领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到的见解,让大家收益匪浅。

作者:李  

编辑:韩志鸿

| 打印 | 关闭 |
相关链接
华大首页       华大60周年校庆网       华大图书馆       中国互联网中心       深度电商网       CEIC全球经济数据库       RESSET宏观数据库       电商学习论坛       华大教务处       学生管理系统       RESSET高频数据库       海丝文化电商虚拟仿真系统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地址:福建泉州华侨大学经管楼5楼
邮编:362021 电话:0595-22692581